如今,資訊多元、教育普及,但除了史志愛好者外,仍然鮮見有主動閱讀志書的人。一方面,雖然新任官員閱讀地方志書是普遍現象,但大多限于了解掌握一些基本情況,并不真正依據志書進行決策。因而,“治郡邑者以志為鑒”的功能較古代已大為弱化。
另一方面,現在很多地方史志部門仍為“弱勢部門”“邊緣部門”,一些從事史志工作的同志對自身工作的責任感、神圣感和緊迫感也就不夠,資政及育人意識比較淡薄。很多縣級史志部門的工作,停留在“閉門修史”,多年編纂一本數百萬字的志書、幾年編著一本黨史書籍、一年編纂一本年鑒的階段,而這些成果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,在地方文史資料與社會現實狀態的結合處在弱勢狀態。假如說志書也是一種歷史性讀本,那么,我們從中看到的歷史是比較生硬和呆板的,一般的人們很難在這些書籍中找到歷史與個人記憶的契合點,也就很難身臨其境地進入到這種歷史當中,這是志書作為歷史性讀物的極大局限,也因而,現在很多史志部門出的書吸引不了普通受眾。
信息時代,墨守成規等于坐以待斃。史志工作如果缺乏時代特色,缺乏新視角和新探索,很可能修成“陳年舊賬”,路子越走越窄。因此,需要我們用新的思路重新審視史志工作,改革創新。其實,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。雖然志書原有的資治功能弱化了,但新的需求卻在不斷增強。“史志工作要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”,最直接的標準,就是方志成果能否為現實服務,能否轉化成社會資源,能否為文化事業發展服務。因而,讓百姓通過史志書籍認識身邊的人及事,了解他們所處的自然與社會環境,熟悉當地歷史的發展變化,切身體驗到他作為歷史創造者的一員所造就的地方輝煌,并由此而生發出無限的自豪感,增強其時代使命感是如今史志部門的任務之一。史志工作要克服和糾正為修志而修志,為存史而寫史的單純業務觀點,要不斷加強對資政育人研究的探索,要強化多樣性資政工作,潛心研究歷史并密切關注現實,將最能反映地方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社會建設特色的成就和經驗,列入史志研究的重大課題,總結歷史經驗教訓,為政府決策提供歷史借鑒和參考;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有現實指導意義的史志題材,進行再加工,通過多樣化的形式,轉化成為生動形象、群眾樂于接受的史志作品,對廣大干部群眾開展史志宣傳和教育。
為了要獲得這樣的預想效果,充分發揮資政育人的作用,近年來,平湖市史志辦積極探索如何讓史志成果更好的服務社會、服務群眾。先是組織開展黨史地方志成果進機關、進學校、進企業、進社區、進農村、進軍營等“六進”活動,為全市各層面的干部群眾了解歷史、研究歷史提供方便。 從2014年起,平湖市在市委宣傳部的牽頭下,成立了市委講師總團,同年,平湖史志辦成立的史志講師團也納入其中。之后,平湖市檔案局(史志辦)充分發揮“平湖市史志講師團”的作用,深入基層,深入群眾,進行史志宣講。2015年,平湖市委組織部、市委宣傳部和市委黨校共同牽頭“基層好聲音”宣講活動,由此,史志講師團結合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等重大紀念活動新推出一批宣講課題,課題涉及平湖悠久的歷史、平湖三次抵御外來入侵、軍事重鎮和重要港口乍浦、日軍杭州州灣北岸登陸及中國軍民的抵抗斗爭等各方面,受到了廣泛的關注,截止上半年,市史志講師團為機關、社區、企事業單位提供“菜單”式宣講服務共計11次,聽課人員近1500余人,同比上年聽課人數增加了4倍, 而受眾面進一步擴大,邀請單位既有機關黨工委、老干部局等機關事業單位,也有金家村、大齊塘村等村(社區)基層組織,更包括人民醫院、依愛夫紡織有限公司等企業單位,史志宣講的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。
當然,要讓史志尤其是方志文化真正放下身段,走下書架,進入尋常百姓中,我們要做的還遠遠不夠,未來,我們將運用更加鮮活的形式,借助更加豐富的載體,讓方志文化更接地氣,煥發出新的生命力。
作者:平湖市檔案局(史志辦) 黃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