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景和夫人牌位全稱為“明翰林學士王世景公字景彰夫人程氏神位。”牌為木質牌位,寬19.1厘米,高51.5厘米,豎排“明翰林學士王世景公字景彰夫人程氏神位”18個字,字體楷書陽刻,字徑3.2×1.8厘米,牌位上方飾兩株瑞草,瑞草中間刻篆體美術“壽”字,代表枝繁葉茂,左右各一花蕊。位牌上的文字、瑞草和邊框用金粉裝飾,至今仍金光閃閃。
王景(1336~1408),字景彰,又作景章,號常齋,修癯美髯,平居好挾策,矢口成章。時稱其文章“上繼屈、宋,下并班、馬”。洪武四年(1371),與楊宜同中鄉試,初授懷遠教諭,與諸生披荊斬榛,興建學宮。未久,應詔入朝擬訂《藩王入朝覲儀》,作《京城鐘鼓樓記》。升開州知府。以考最,升山西右參政。無何,下吏以糧撓法,累謫滇南。靖難師起,會赦,至京師。成祖繼統,擢為翰林學士。一時詔勅,皆出于景。參與修纂《太祖高皇帝實錄》、《永樂大典》。景居官立朝,不變鄉語,知者謂其才高,故用是以自晦耳。一日,上欲出師,值大雨,上不懌,景從傍語曰:“此乃上天為陛下洗干戈耳。”左右不辨其語,衛士竊奏之,上大悅,即擢為親軍指揮使。景后徙居池州銅陵縣,有詩文集!侗境质∪宋锟·卷五十六·浙江十五》、《國朝獻征錄·卷二十》、《列朝詩集·乙集第二》、成化《處州府志·卷九》、萬歷《括蒼匯紀·卷十二》、光緒《處州府志·經濟》、民國《松陽縣志·文學》有傳。
一直以來,只知王景故里在松陽,對其所在的具體村莊卻沒有明確的定論。2015年10月,松陽縣史志辦在整理松陽《王村王氏宗譜》時,發現王景為松陽王村始遷祖王端衡七世孫,解決了以往王景故里在何地的疑問。這次發現的王村王氏祖宗牌位,都能在王村王氏宗譜世系中找到相應的位置。王景牌位的發現從實物方面更印證了王景的故里在王村。
作者:松陽縣史志辦 王香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