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隨著數字化快速發展,電子發票、電子稅等稅收行政手段越來越普及,我們在享受著信息化時代所帶來便利的同時,也不妨回頭一起看看那個車、馬、郵件都慢的紙質化年代。說起郵票可能大家都可以聯想到其承載的意義,是思念,是希望,但要是說起稅票,或許有些人就陌生了,尤其是我們這些生活在信息化時代的年輕人。走進浙江省松陽縣稅務局所打造的紅色“稅月”文化教學基地,一張張陳舊而又泛黃的稅票映入眼簾是,而這一張張稅票的背后又有哪些頗具紀念意義的故事呢?
再看下面一張圖,這是一幅革命戰爭時期農民積極交稅的板畫圖,上面印有蘇維埃政府的印章,左上角有著這么一行字:兒啼母哭斷炊煙,討飯無門度日難,忍心賣卻親生女,地主強逼利息錢?梢砸姷,革命戰爭時期階級差距懸殊,生活在底層的窮苦人民生活拮據,入不敷出,苦日難耐,反觀地主階級卻是另外一番景象。
上個世紀八十年代,農村收稅十分不易,老同志們為了送稅票要從縣城奔赴至幾十里外的山區,為了幾塊錢的屠宰稅走十幾里山路的例子也屢見不鮮,農業稅也正是那個時代的稅收標志之一。下圖所展示的便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農業稅任務完成證。
“全面電子化”是稅務部門眼下所著重追求的目標。先是從各家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都要接觸到的網上電子稅務局網站,到每一位納稅人手機上都載有的個人所得稅APP,最后就是眼下在全面推廣的“發票電子化”,也就是推廣增值稅專用電子發票,使得我們的納稅人可以足不出戶便開出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。電子化式的稅收改革無疑使得我們如今的辦稅流程優化了許多,便捷了許多,例如:辦稅時長縮減,征稅數額明晰……
如今稅改可謂是進入了“高鐵時代”,稅收征管體制不斷改革,人民的納稅意識不斷提升,發票稅票的傳送越發便捷,人民福祉不斷提高,這一切都離不開稅收的力量。我們能夠幸福地生活在這個時代,要感謝那一群腳踩泥濘心向遠方的老前輩們。其實這不僅是一群人的努力,幾代人的堅持,更是稅務人的擔當、一個國家的擔當。
讓我們即便身在井隅,也要心向陽光,在這個建黨100周年時刻,展現出我們新一輩人的力量和色彩,為實現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在這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不懈奮斗。
作者:浙江省松陽縣史志研究室 唐周璇